欢迎来到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现在时间是:
公司新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荆楚网·大员工评论大赛·理论评论】东湖评论:努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9日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支撑,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指引。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逻辑思路,全面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努力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准确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坚实的物质富裕促进精神富有。物质富裕是精神富有的基础所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基本生存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人们才能够追求更高级的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同时,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物质生活产生反作用,两者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对人的实践活动可以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共同富裕不仅是高楼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商品琳琅满目,更是在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基础上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才能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满足。

以崇高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追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价值多元、思想开放、文化包容的现代世界中,一些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少数年轻群体中出现了“佛系”“摆烂”等心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摆脱低级趣味,真正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实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豁达,“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乐观,“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的坚定。

以丰富的文化供给满足精神需求。“快餐时代”的生产生活节奏,创作者们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导致文化市场良莠不齐,堪称精品的文艺作品乏善可陈,人民群众出现审美疲劳。生产决定消费,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使高质量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充分涌流,增加社会精神文化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刻领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事关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更是满足亿万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社会民生问题。

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能硬”。从追跑、并跑到领跑,我国已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能够极大提升民族凝聚力和价值认同感,抵御错误思想侵蚀,构筑起意识形态安全屏障。能够改变以往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状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更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道路,追求的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对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追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形态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满足了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在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由于不同地区、行业以及群体内部之间还存在一定发展差距,在收入消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别,因而人的主观感受会随之受到较大影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弥合相对贫困所带来的剥夺感受,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

科学谋划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

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文化实践。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弘扬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讲好革命故事,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氛围,促进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完善各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文化入乡进村、进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可及性。积极支持企业和个体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文艺创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思想温度、文化深度和艺术程度,将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的文艺精品呈现给观众,共同将精神生活领域的“蛋糕”做大做精。

积极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湖北实践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目前,湖北全省已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的行列,但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决不能出现精神上的贫瘠荒漠。要立足省情民情,积极采取实际行动,打造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湖北样板。

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化解相对贫困的精神困境。要充分调动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改变自我认知偏差,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避免落入政策“养懒汉”和“福利主义”的陷阱,为增收致富注入更多的权利、机会和能力保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均衡化发展。坚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全省发展布局,在资源配置上向民族地区、林区以及农村地区倾斜。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艺术长廊、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建设步伐。建设要避免千篇一律,不能只追求规模大小,更要注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保存优秀传统文化习俗。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糟粕,坚决整治天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先进思想理念深入人心,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使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充分挖掘荆楚大地上的传统风俗、历史典故、革命精神、红色事迹等优质资源,讲好荆楚文化故事。强化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融入文化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环节领域,打造文化创新发展的湖北高地,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是衡量共同富裕质量的两条重要标准。过去,我们创造出了经济快递发展的人间奇迹;未来,我们也一定能够书写出精神文化辉煌的崭新篇章。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新的时代考卷,必须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

稿源:荆楚网 http://m.cnhubei.com/dhgd/p/15144504.html

作者:宋雨(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郭琰(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副教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