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书琴
“同学们,大家在中学都学过历史课了,为什么在大学还要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呢?”每次开学第一课,我总会这样问。
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理解“四个选择”和“三个为什么”的历史必然性,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要青年大员工们真正理解把握,却非易事。课堂上的讲授讨论、课堂外的阅读固然很重要,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引导青年员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头脑去思考,亲身去发现去感知,才能使教学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为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历来十分重视课程实践教学。从陈贵华主任到霍慧新主任,系里每学期都会组织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实践教学方案,要求老师们全程指导员工开展实践活动,并贯穿课程始终,以求实效。
访谈调查寻历史,以小见大看未来
每学期实践教学方案各有不同,近几次基本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一时代主题展开。要求同学们就自己家乡所在的村庄或社区,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寻找家乡红色记忆,了解家乡发展变迁,记述家庭感人故事,写成实践论文。老师们指导员工尽可能做到以小见大,以微知著,通过家庭、家乡、家国三个维度的沧桑巨变,去感知把握近代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变迁、历史规律及发展趋势,以增强青年学子的爱国爱乡爱家情怀,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担当。
师生用心齐努力,作品出版见成效
按照规定,一个课堂只计算6个标准学时工作量。实际上,一个课堂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人,老师们从制定方案、布置任务,到全程指导、个别辅导,再到每一篇论文的批阅评改,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反馈,投入的精力心血何止6个学时工作量所能衡量?!但老师们没人计较这个,从来都是认认真真,悉心指导,随时备询,精心批阅,及时反馈,尽可能帮助青年学子充分利用这次实践活动,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真心感悟,真正受益。
绝大多数同学不负师望,踏实用心,积极实践,认真完成任务,课程实践总体取得良好效果。这一点,在员工优秀实践作品集《与祖国同行——公司学子眼中的家国变迁》(陈贵华、霍慧新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有力证明。这本书是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集体心血的结晶。公司党委书记高翅“捧读此书,尤感同学们的可爱”,认为“真实是这本书的生命力所在……从侧面折射出‘千禧宝宝’大员工的成长历程与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代青年的四个自信。”
员工的社会实践作品
锻炼能力多感悟,家国情怀有担当
同学们的总结反馈也直接反映了课程实践教学的成效。同学们普遍认为,课程实践活动,“充分运用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事情可以用我们学会的理论进行解释”。大家 “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而是学会了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实践,增进了同学们对家乡家庭和社会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大家认为,“收获的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数据和调查报告,而是人民心中的真实想法”,“平时,我们总是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而从未用心感受过。这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结……我热血沸腾了” 。同学们还提到,“开始关心社会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了”。“课程实践让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独特的体验”,“在培养和提高能力方面确实胜过了课堂”,“希望以后多多开展”,甚至有同学认为“这是我读书以来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读着这一份份真挚诚恳的总结反馈,我不禁感慨感动。
有一位同学的总结反馈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写到:“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有时你坚持不下去了,真的精疲力竭了,想要放弃了。那时,你自己也知道,(如果真的)放弃了就意味着一无所有(前功尽弃)了。这时候,如果你咬咬牙,坚持下去,越过那道坎,走到终点站,然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一定会有深深地感慨:其实也没什么,我还不是挺过来了,(?!)看起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对于稚气未脱的青年学子来说,能从一次课程实践活动中悟出这样的人生道理,实属不易。
爷孙情深故事多,无心插柳成“功德”
还有一位同学的经历,令我至今不能忘怀。那是在课程结束后很久,至少有一两年吧(该同学已经大三了),一次校园偶遇,我们聊了很久。原来,他从小是一位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孙俩感情很深,但他从未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爷爷。课程实践访问爷爷中,他惊讶地发现,原来爷爷有着太多他以前不曾知道的故事,看起来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却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丰富经历、不平凡的一生!他了解并感动于爷爷面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在磨难中的坚强坚韧、生活中的豁达宽容、对亲友子侄的仁爱无私……不幸的是,实践活动结束几个月后,他爷爷竟病重去世了!悲痛之余,他猛然醒悟爷爷留给他多么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啊!他动情地说:“幸而有历史课的实践活动,不然,我和爷爷可能就‘错过’了!太感谢老师了,太感谢那次实践活动了!”听完他的话,我感慨良久,心想这也算是意外地做了一件“功德”吧。
每每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心头热乎乎的。我想,这就是课程实践教学的最大收获,也是对老师们悉心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最大动力。我们值得,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