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当代中国文化新高度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述评
2015年01月10日 11:45: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周玮 姜潇)2014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高扬改革旗帜,把握文化大势,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政策保障,加紧任务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开拓前行、扎实推进、全面深化。
顶层设计掌舵改革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为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
带着这样的共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随之清晰——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工作格局轮廓日益分明——
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即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构建五个体系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文化政策法规体系。
围绕改革总体思路和布局,各地各部门扎实打基础、建机制、找切口。
抓思想认识,宣传文化系统组织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先后举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媒体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繁荣发展电影工作等一系列座谈会,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抓紧规划部署,31个省区市均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全部获批。四川省交出一份包含19个方面的改革举措、88项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深化改革做出系统安排。上海深化报业改革、推进文广改革、加速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期待以改革再次激发城市的文化活力。
抓政策配套,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促进文化金融合作、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利好政策之密集10余年改革历程中罕见。
抓督查落实,建立年度任务台账和联系跟踪机制,重点任务进展一月一反馈,一季度一督查。“台账就是军令状,不能如期完成要挂账问责。”宣传文化部门感觉压力山大。
进一步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2014年11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首年度评审结束,394个项目从4256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共计4.29亿元支持。一些以往得到扶持不多的民营文艺团体和自由职业者也获得资金扶持。
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是文化部门创新艺术创作生产引导方式的重要体现。
“放”与“管”结合,把该由社会抓的事放给社会。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取消或下放35项行政许可审批,将11项文化市场准入审批由前置改为后置,并与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平稳对接。与此同时,政府要把该管的管好。2014年网信小组开启互联网治理新元年,开展“净网2014”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色情,累计关闭查处淫秽色情网站千余家,网络舆论空间日渐清朗。
过去一年,媒体融合的新探索新尝试层出不穷。以主流媒体为龙头,新闻媒体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中央9家主要媒体探索建立一体化采编组织体系,全媒传播体系初现雏形,内容创新和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4年,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两局合一完成,并非是牌子的合并,而是政府职能的优化。各地也积极探索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多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监管机构或明确了出资人机构。
迈出实质步伐的还有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扩大免费开放范围,2115个博物馆、34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43510个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210个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组建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加大对转制企业的扶持……充满活力、定位清晰、运行规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
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
推动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关部门编写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摄制《国魂》《百年潮·中国梦》等电视专题片;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正在北京等四大卫视热播的60集电视剧《老农民》的编剧高满堂,用5年时间、走了5个省写了这部戏。当年,他到大连特钢厂断断续续采访3年写出了《大工匠》;采访200多人足迹遍布辽吉黑鲁西南,行程7000多公里,写出了《闯关东》。“每写一部剧,首先必须下去生活,去接地气,接磁场,去倾听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他说,“正是在生活的熔炉中,我采集到了艺术的金子。”
走出小舞台,奔向大天地。成百上千的文艺工作者响应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自2014年11月下旬,深入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积极开展慰问演出、艺术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要求,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在浓墨重彩响锣重鼓纵深推进改革进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弘扬,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担当。适时推出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想,起草《关于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深入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支持216个国家重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中医药、中华美食等文化内涵,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民间民俗活动;推出《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中国好诗词》等一批颇有口碑的系列电视节目;把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让乡愁不只留存于记忆中……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根据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村,保证适销对路;浙江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00多家,打造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内蒙古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惠及农牧民十万余人……
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成果。
进一步加强地市级和基层文化建设,201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9亿元,中央财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143.8亿元。
与此同时,各级文化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2014年3月,由文化部牵头成立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运转,中央25个部门合力“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块“硬骨头”。
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一即将出台的文件,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重大节点。
如果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要补齐城乡短板、兜住文化民生底线,那么生机盎然的文化市场、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则为百姓提供了更多文化消费选择。
——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从全球电影票房增量看,中国贡献增量的75%,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主引擎作用;
——全国文化旅游景区(点)年参观人数约14亿人次,带动旅游收入约2500亿元,固定就业人员超过100万;
——文化企业并购重组热潮不断,6家上市文化企业并购金额达148亿元;
——截至2014年10月,共有40多家文化企业在A股上市,融资408亿元,文化企业逐步成为A股市场新兴板块……
数字既是文化市场活跃度的印证,也是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迸发的写照。
同样精彩的,还有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矫健身姿。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大外交蓝图,丝绸之路影视桥、丝绸之路书香工程拉开宏阔大气的丝路文化图卷;向世界敞开中国文化的窗口,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及中国文化年、文化节、欢乐春节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亿万国人努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15年01月04日 16:36:2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015年1月4日电(记者孙铁翔)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一项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批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激发改革动力,凝聚发展力量。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不断用思想理论武装头脑
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始终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
进入2014年以来,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跟学术前沿,注重成果运用,建强人才队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把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增强对讲话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促进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梦、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安全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骨干研修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研修班,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有力推进……
此外,为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宣部精心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自2014年6月23日出版后,短短一周时间,全国就发行了200万册,引起了各地各部门、专家学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一年来,一批批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成果问世,不断用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更好地服务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全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实践证明,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社会唱响“三个倡导”24个字,深入持久进行宣传教育,精心设计开展主题活动,在工作内容、领域、载体、对象上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做到具体化系统化,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加深理解认同。
--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坚持教育引导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坚持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建设媒体公信力;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如河南省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组织“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推出《永远的焦裕禄》、《大河儿女》等一批新作佳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艺术享受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倡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从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机关抓起,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大力开展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以及“记录时代,记录你我”全国新闻记者公益广告展播活动,同时大力宣传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
一年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识。
着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走稳走快走好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直接关系到主流舆论阵地的发展壮大,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战略任务,也是紧迫任务。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机制创新为动力、重点项目为抓手、队伍建设为基础,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以中央主要媒体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整合媒体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开创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
--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和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融合发展;
--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弘扬网络正能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呈现出走得稳、走得快、走得好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积极适应融合之路,不断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14年以来,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化大改革大发展大繁荣。
中宣部等部门专门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旨在让广大文艺工作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鲜明的群众观点、强烈的时代观念、正确的价值理念。
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文艺工作者采撷文化养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创作文艺精品,推出更多打动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送去文化服务,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播撒文化种子,通过教、学、帮、带,培养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截至目前,仅文化部直属艺术单位今明两年就已安排100批次、超过3000人次陆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活动。
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播撒文化种子的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收获了感动与满足,心灵受到洗礼。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普遍表示,要牢牢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打造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
与此同时,一年来,一个个新政策、新思路激发影视、出版、演艺、游戏、动漫等各领域不断涌现创新模式与成果,以促融合、重质量、求实效为特点的文化事业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用中国好声音塑造好国家形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经成为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理顺内宣外宣体制,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加强重大主题对外宣传,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权威性。
--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方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整合力量资源,切实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
--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使中国的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大力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创新成果,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一年来,一个个来自中国的好声音、好故事在国际社会上唱响,生动准确地介绍着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进一步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顺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党和国家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新期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盘点2014年十大文化新闻 政策扶持激活文化产业活力
2015年01月06日 09:59:02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者按
2014年已经结束。这一年,有太多的文化事件引起关注,有太多的文化话题引发讨论,也有太多的文化现象值得反思。所有这些文化事件、文化热点、文化现象构成了2014年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在此,让我们一起回眸过去一年那些值得记忆的文化事件。以这些文化事件为坐标,不仅可以触摸这一年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脉络,也可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新一年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气息扑面而来。
文艺工作座谈会开启文艺发展新篇章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围绕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创作方法、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好作品的标准、文艺队伍建设、文艺工作环境、文艺评论等问题展开科学论述,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各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充分阐释了关于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拓宽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境界,开启了文艺发展的新篇章,是当前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的科学理论指南。
座谈会后,文艺界迅速行动起来,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牢记使命,倡议走进基层,在大地上积极奔走,潜心生活的深处,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挖掘出时代的精神内核,再通过合适的形式加以艺术化的提炼,成就触动灵魂的华章,力争让文艺的“高原”上“高峰”耸立。(记者 王国平整理)
文艺评论加强队伍建设,呼唤重塑批评精神
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联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仲呈祥当选首任主席。11月22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成立,中国社科院副经理张江担任会长。这两件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被看作评论界重塑批评精神的重大举措,将对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促进文艺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创作与批评本是文艺活动同等重要的两个方向,向来有“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之喻。繁荣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但纵观近年来的文艺批评,虽有成就,问题亦多多。西学为上,民族审美标准缺失;人情泛滥,批评成为廉价表扬;批评锋芒消退,判断标准混乱,文艺批评面临边缘化、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文艺批评队伍也有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之忧。在此背景下,这两个评论学术团体的成立,可谓应时而生,人们期待文艺批评重回应有的轨道,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记者 付小悦整理)
国家艺术基金正式运行,艺术资助机制发生重大变革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正式运行。本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共受理各类申报项目4256个,其中4124个项目通过项目审查,最终394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通过立项的项目,根据项目性质不同,可获得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资助额度。获得资助的既有国有院团,也有民营机构和个人。
由于今年是国家艺术基金首个运行年度,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将进行修订完善,将加强对原创性项目及新兴艺术门类的资助力度;关于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评审的重点将由项目本身逐渐转向传播交流推广的方式和方法。
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和运行,打破了以往财政投入直接“养人”的模式,变养人为养项目,变“办文化”为“管文化”,有利于突破条块分割,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是国家艺术资助机制的重大变革。(记者韩业庭整理)
全国各地掀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热潮
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新热潮。
2014年9月,国际儒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各地、各单位以及相关行业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采取了切实措施。比如,山东省采取图书馆加书院的模式建设尼山书院,在社区和乡镇推广社区儒学和乡村儒学。广播电视行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最爱中国字》《中华好诗词》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成为各大卫视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教育领域,教育部4月份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今后中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此外,各地今年陆续启动了培育新乡贤的活动,发展乡贤文化成为地方弘扬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记者 韩业庭整理)
政策扶持激活文化产业活力
2014年以来,我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频出,力度空前,发布了《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此后《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等政策也相继推出,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政策支持下,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凸显;以资本为纽带,文化产业并购重组风云突变,以整合资源、突出主业、做大做强为重点,国有文化企业实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与此同时,文化企业上市蹄疾步稳。目前,上市文化企业已达到45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31家,在证监会预披露的630多家拟上市企业中,文化企业有20多家,文化板块已成为A股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记者 李慧整理)
全民阅读呈现新气象
2014年,全国范围内北京三联、杭州“悦览树”、深圳书城中心城等十几家书店开始探索24小时的经营模式,努力打造“深夜书房”,力推全民阅读。
8月初,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24小时书吧,联合青岛、西安、郑州等地的8家24小时书店,发出了“打造‘深夜书房’,力推全民阅读”的共同宣言,就开办24小时书店的宗旨、目的、经营模式等,达成了共识,旨在创新拓展书店服务职能,为广大读者读书提供便利,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能量。
在微博、微信、微阅读充斥读者眼球,新媒体挑战不断的环境下,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的开启,不仅有利于增加实体书店的客流量,也有利于培育全社会的阅读氛围和书香中国的建设。(记者 刘彬整理)
“丝绸之路”“大运河”联袂申遗成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通过评审。从而使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特别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联合申遗的成功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是我国首次跨国申遗。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丝绸之路项目陆续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哈吉三国的申报机制和工作模式,三国应对问题与挑战的决策与思考,为后续的丝绸之路申报项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记者 李韵整理)
“一剧两星”政策引发电视业巨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4月15日宣布,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将对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两集。新政一出,在中国沿用多年的“4+X”即首轮在四家卫视频道播出、还可搭配若干地面频道的电视剧播出模式即将退出舞台,这将对整个电视业甚至观众的文化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当下,卫视综合频道对走红电视剧的抢夺,往往胜过了对自身综合定位的谋划,从而导致荧屏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千屏一剧”的奇观。此次政策调整,强调各大卫视播出电视剧的差异化竞争,将进一步均衡荧屏各种节目内容的构成,促使卫视走上特色发展的道路。对于电视剧制作方来说,以前一部电视剧的首轮播出能卖给四家卫视,现在只能卖给两家,卖片收入必然减少,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为了规避风险,电视剧投资额势必有所降低,演员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演员片酬畸高的不良趋势。“一剧两星”政策之下,虽然每晚少播一集电视剧,但可供选择的电视剧反而变多了,这对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来说是个利好消息。至于新政能否矫正当下雷剧频现的现象,催生更多优秀作品,进而引导电视剧产业走上百花齐放的健康发展道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记者 李蕾整理)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备受关注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于2014年8月11日揭晓,并于9月2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从本届开始,鲁迅文学奖改为每四年评选一次(此前为三年),本次评奖年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评奖方法上,本届鲁迅文学奖吸纳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经验,实行评委实名制投票,并及时公布实名投票情况。评奖工作从2014年2月启动,历经半年时间,从符合申报条件的1359部参评作品中严格评选,最终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7个门类中评选出34篇(部)获奖作品。
本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后,质疑之声不断,成为一时的文化新闻热点,由此引发了关于评奖标准与公正性的讨论。对此,多位评委认为,质疑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读者对这个奖项的关注,完全可以从质疑中吸取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评奖工作。(记者 饶翔整理)
奥林匹克戏剧节首次来华
第六届奥林匹克戏剧节,2014年11月1日至12月25日在京举办,45台中外大戏轮番上演,其中外国戏剧作品占三分之二,中国戏剧作品占三分之一。演出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主要戏剧艺术门类。国际化、高端化、多样化,是本次戏剧节的突出特点。这是奥林匹克戏剧节首次在我国举办。
本届戏剧节展演的外国戏剧,日本的《李尔王》、俄罗斯的《群魔》以及立陶宛的《哈姆雷特》、英国的《仲夏夜之梦》、格鲁吉亚的《麦克白》等都代表了当今世界戏剧的最高水准。中国的戏剧《红旗渠》《窝头会馆》《伏生》《立秋》《天下归心》《红楼梦》《永乐》《红高粱》等,则代表了近年中国舞台剧创作的最新成果。
“奥林匹克戏剧节”是1994年由世界知名戏剧导演、剧作家特尔佐布罗斯、铃木忠志、罗布特威尔逊等发起的国际性戏剧活动,旨在推动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1995年,首届“奥林匹克戏剧节”举办地选在希腊雅典,并在此后每四年举办一次。活动发展至今已经分别在希腊、日本、俄罗斯、土耳其、韩国和中国六个国家举办。 (记者 苏丽萍整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展望
作者:徐京跃 隋笑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时间: 2014-03-12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徐京跃 隋笑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原则要求是什么?有哪些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年将着力推进哪些改革任务?
记者采访了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请他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明晰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问:这次审议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哪些特点?
答:《实施方案》对中央提出的任务要求作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总的看,《实施方案》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了协调推进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是“五位一体”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的目标思路上,注重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统筹协同,比如与经济体制改革衔接要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衔接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衔接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等等。二是突出了攻坚克难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改革的任务设置上,提出了一些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难点问题的重大任务。三是突出了狠抓落实的要求,之所以叫做《实施方案》,就是在工作推进上,力求做到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共开列出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并按照2015年、2017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进度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落地、见实效。
把好改革的方向盘 确保改革不走偏
问:中央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对于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哪些重大原则?
答: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紧扣“一个围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眼“两个巩固”,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突出“一个中心环节”,就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推动“三个方面工作”,就是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了营造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无论怎么改、改什么,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不能改,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不能变,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不能丢。
问: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特殊的工作要求?
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共性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文化领域的自身特点、特殊要求。重点是要统筹好四个关系。一是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关系。既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突出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功能,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注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文化再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二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只是运行方式的差别,而承载的精神内容是一致的。无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重视文化创作生产的内容质量和文化内涵,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开辟未来,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好我们的历史文脉,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大胆创新,使中华文化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始终强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即使发展文化产业也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调在继承基础上借鉴创新,强调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绝不是要搞什么“产业化”,不能只讲票房、收视率、发行量,不能放松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引导。
抓住改革的着力点 实现新突破登上新台阶
问:在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加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答: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之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文化之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强魂健体”。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等措施,积极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问:改革是动力、发展是主题,在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有什么重大思路和举措?
答:这些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还较弱小,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经济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可以说,我们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这方面,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着眼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单一行政管理向依靠法律、科技、经济等综合管理转变,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二是着眼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三是着眼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着眼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就是要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扩大文化贸易,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我国良好国际形象。五是着眼引导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主要是加快文化立法步伐,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文化领域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
问:今年将着力推进哪些改革任务?
答:根据今年的工作要点,将启动实施80多项改革任务,大体有三方面:一是积极推进的改革任务,包括基本完成省级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部门的整合,依法减少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二是稳妥推进的试点任务,包括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试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等。三是研究制定的政策文件,包括制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出台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制定促进电影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及扶持地方戏曲发展、实体书店发展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