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现在时间是:
青马之声

【湖北省社科联】《是这个理》:老戏台的坚守

来源: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

湖北孝感大悟人历来爱听戏,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家乡水家乡饭,吃起来好舒坦;本地腔本地锣,听起来好快活”的民谣。每年,大悟县都会举办民俗文艺汇演,让人们过过戏瘾。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53期:老戏台的坚守。一个地方小剧种,为什么能在海量的娱乐方式中,被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传统戏曲为什么能够在大悟焕发新魅力,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呢?今天,让我们跟随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教师孔浩,一起来到大悟县,探寻传统戏曲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的生机和活力。


天赋异禀学戏曲 见证兴衰岁月迁

50多岁的李家汉,算得上是大悟当地的戏曲名人。可老李却说,自己曾经一度无戏可唱。从10岁开始学艺,老李的戏曲生涯,见证过太多地方戏曲的兴衰发展。1978年,县里的剧团来学校招生,老师们来到班里选拔唱戏的苗子,10岁的李家汉被一眼挑中。就这样,他与戏曲结了缘。唱念做打,李家汉练了3年的基本功,便跟着老师们一起到处唱戏,见证了剧团最辉煌的日子,那时节目颇受欢迎,甚至一票难求。

好景不长,改革开放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看戏听曲的人变少了,曾经爆火的戏曲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随着演出数量的减少,演员的收入也开始变少了,剧团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不少老演员们被迫离开,李家汉当时去了水泥厂。从舞台到了工厂,自己以后是不是都跟戏曲无缘了呢?正当李家汉陷入迷茫的时候,一个人找到了他。原来,当时大悟县要选送曲艺节目去孝感比赛,在大悟县文化馆负责这个事的张开礼找了一圈,没遇到合适的男演员,直到碰到在水泥厂工作的李家汉。在孝感比赛完了以后,老张建议把他召回到剧团,于是,李家汉便留在了剧团。

能留在剧团,李家汉的戏曲梦有了依托。可剧团当时收入微薄,并不能解决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当时的老李结婚不久,家里老人又得了癌症,一度没米下锅,连孩子快出生了,都没钱进医院。之后,老李也尝试着开过餐馆、卖过手机,都没有挣到钱。没有文化基础的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唱了十几年戏,一朝离开舞台,重回舞台也遥遥无期,李家汉似乎失去了方向。

机缘巧合之下,一次李家汉路过武汉古琴台时,结识了一帮江湖戏曲人。老李也不会别的,就这样跟他们搭班唱了十几年,工资由最初的一场戏25元涨到100元甚至更高。老李的境遇,其实也是剧团大多数人的境遇,很多人艰难改行,维持生计。老戏骨们离开了,年轻人又不愿意进来,大悟戏曲一度凋零。大悟戏曲还有未来吗?方向在哪里?这既是老李他们的困惑,也是很多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困惑。

走山踏水寻遗珠 助力非遗薪火传

1978年,张开礼从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大悟,进入文化馆,成为了一名地方文艺工作者。回来后没多久,他偶然间看到文化部的有关抢救民间文化、音乐的相关文件,便将其汇报给馆长。就这样,张开礼加入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抢救经典曲目和留住戏曲人才,成为他努力的方向,其中,大悟县楚剧团的特色剧种之一——北路子花鼓戏,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如何保护和传承北路子花鼓戏这个“活体资料”呢?张开礼和同事们去乡里找会唱的民间艺人,发掘、搜集和整理曲目。时间不等人,为了尽快抢救曲谱,张开礼和同事们跑遍了大悟的山山水水,几乎走访了散落在民间的所有老艺人。这样的工作张开礼坚持了近40年。他把民间采风曲目集结成册,在大悟县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北路子花鼓戏入选了湖北省非遗保护项目。

继承传统稳根基 创新激发新活力

一路以来,张开礼收获了很多惊喜,还觅到了知音,比如敲钢镰大鼓的张友猛。钢镰大鼓在大悟已经传承了200多年。张友猛从小学习,13岁行艺,最开始是为了谋生,没想到这一唱就是50多年。在钢镰大鼓最红火的年代,技艺纯熟的张友猛成了十里八乡的红人,常常是这个地方还没唱完,那个地方就来请了。和北路子花鼓戏一样,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钢镰大鼓遇冷,于是张友猛收起了大鼓,回家种地。直到张开礼采风时发现了他,张友猛才重新捡起这门老手艺。由于技艺成熟,不仅会唱还会写的张友猛成为了湖北省钢镰大鼓高腔派传承人。

重新敲起大鼓,他有好多话想说、想唱,也发现,好多事儿能用钢镰大鼓唱出来。内容革新后,在表演形式上,张友猛对钢镰大鼓也做了调整。打鼓说书时配上了音乐,把台下的单人表演扩展成了在大舞台上的多人表演或者舞蹈化表演。为了让钢镰大鼓后继有人,也为了适应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在大悟文体局的推动下,大悟县楚剧团的12名演员集体拜师,学习钢镰大鼓。近十年,在外闯荡的老戏骨们也陆续回流。

重新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楚剧团,他们决定干件大事:融合北路子花鼓戏和钢镰大鼓,演绎原创的大悟红色革命故事——《大悟烽火》。小剧团想要排出大戏,面临的困难可不少:钱、人和场地问题都愁坏了大伙儿,由于资金问题,几次想放弃。后期,在大悟县政府的资金支持下,经费总算有着落了。可是排大剧需要的演员多,剧团人手不够,县领导便安排中职院的员工加入排练和演出中。终于,经历了三年十多次的修改和打磨后,《大悟烽火》于2021年9月23日在武汉精彩上演!作为第四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大悟烽火》获得了楚天文华奖提名。

凝心聚力共奋进 奋力谱写新篇章

每年,大悟县楚剧团都会去乡村演出。就地化妆,搭台就唱,李家汉带着演员们,把最好的剧唱给田野、山村和乡亲们。乡亲们的认可,在老李看来,比什么奖都珍贵。走南闯北唱了43年戏,老李如今想得最多的是怎么能让这么好、这么珍贵的艺术传承下去呢?他要让戏曲进校园,培养下一代。每年大悟县楚剧团的演员们,都会带上各种道具走进校园,给中小员工们说戏、教戏。从戏曲基本知识,到表演方法,到乐器演奏,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他们都想方设法去做,孩子们也能从戏曲的故事和情节中学习许多做人的道理。

从繁花似锦,到中途的短暂萧条,再到如今的复活焕新,张开礼一路见证了大悟戏曲的曲折发展。40多年了,他还在奔走记录,并乐在其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一声戏曲人,一生戏曲梦。大悟楚剧团的32名演员们每年演出200多场,在转型中坚守着戏曲舞台。像这样的曲艺人,在湖北还有许多。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只为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有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等32个戏曲剧种的湖北,不断守正创新,打造地方戏曲艺术节,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擦亮“戏码头”这张文化名片。注入了青春气息的戏曲,在荆楚大地上必将唱得更响,唱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