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现在时间是:
公司新闻

【荆楚网】【地评线】东湖评论: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大员工全面发展

来源: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1日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更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必须旗帜鲜明的弘扬和加强大员工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要总结历史经验、立足时代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以员工全面发展为主体,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握育人导向,筑牢理论之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促进员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品德修养,劳动教育也必须坚持育人这一根本导向。围绕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加强科学理论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新时代加强大员工劳动教育必须走出误区,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破除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给年轻一代造成了恶劣影响。学校是大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坚定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让员工在劳动实践中感悟辛勤劳动最光荣、诚实劳动最崇高、创造性劳动最伟大、最美丽。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在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中展现青春力量。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科学之策。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此必须尊重劳动教育的客观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发展劳动教育要针对员工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让员工在劳动过程中有所收获。加强劳动教育绝不能千篇一律、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对其长期性、艰巨性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大中小不同学习阶段和员工身体心理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形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熟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弥补缺陷,总结推广优秀经验,让劳动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现时代特征,营造创新之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新产业更新换代频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绝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要促进劳动教育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注重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提高大员工创新创造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拓宽员工视野,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实践水平。要积极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倡导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好奋斗者的故事。劳模精神是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大力宣传劳模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不断以劳模精神来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工匠精神则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等内涵,工匠对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是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攻克难题的创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所需的,理应纳入新时代劳动教育。

强化综合实施,完善体系之网。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加强劳动教育绝非一家之力所能完成。要加强党和政府在推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领导统筹,坚持学校培育实施的主体地位,动员家庭、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拓宽劳动教育路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时要发挥制度在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应协同制定、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在推动劳动教育中发挥谋篇布局和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配套制度。落实学校责任制,对开展形式多样、取得成果较好的对策积极宣传推广,对劳动教育敷衍了事、形式主义严重的学校单位批评惩罚。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融合,家长身体力行强化身边教育和示范引领,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形成独立、勤劳、节约等良好品质。积极引导企业、工厂、实践基地等场所一起承担社会责任,为学校组织员工参与生产劳动创造实践场所,组织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公益服务等。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之形。农林、理工、师范或综合类高校应结合办学特色,立足发展实际和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富有特色且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针对全国农林院校,教育部曾发文指出,要推动涉农高校开办耕读教育,让员工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提升员工学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办好耕读教育。农林院校要着力构建耕读特色的劳动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时代青年,加强优秀经验的总结归纳,积极推广应用。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师生在田间地头、广阔农村调研实践,讲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注:本文系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大员工公共意识培育研究”(批准号:2662018YJ027)的之成果。

稿源:荆楚网 http://m.cnhubei.com/lswl/p/14703841.html

作者:吴斌(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宋雨(网投十大信誉排名(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